摘要:设计和开发新型的T2DM治疗药物,克服现有药物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仍然是T2DM治疗药物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是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策略之一,发现高效无毒胰岛素增敏剂倍受重视.受到广泛关注的靶点之一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1],由PPAR靶点发现了噻唑烷二酮类(TZDs)胰岛素增敏剂,其中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仍是许多国家的临床重要药物[2].融合9-芴基结构单元的某些分子具有抗嗜睡[3]、抗癌[4]、抗菌[5]等许多优良的生物活性.选择活性片段构建新型目标分子是目前新型抗糖尿病活性药物设计的重要途径.作者瞄准TZDs类分子模式,优先选用含9-芴基结构单元的活性片段,设计合成一些脲型(RNHCONHR)或氨基甲酸酯型(RNHCOOR)新型分子,希望发现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新型分子.有文献报道,某些含有9-芴胺结构的分子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如抗HIV-1[6]、抗肿瘤[7]等,在新型抗糖尿病活性药物设计中意义重大.但目前文献中9-芴基胺的合成方法报道较少、收率不高且操作繁琐,需要改进优化.作者设计了多种合成路线,如酮羰基的还原胺化、酮羰基还原后胺化、酮羰基卤化后胺化等方法,预实验发现,9-芴酮羟胺化后还原(如下图)较为简捷实用;通过对溶剂、投料比、反应温度、还原剂等条件的探索,最终高纯度、高收率地实现了9-芴胺的合成,产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表征及证实.该方法实现9-芴酮的简易氨基化转化,1的收率可达99%,总收率可达70%以上.所得胺已用于后续试验之中.
会议名称:
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
会议时间:
2013-10-17
会议地点:
中国重庆
- 专辑:
工程科技Ⅰ辑
- 专题:
化学
- 分类号:
O625.42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