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对缺氧/复氧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作者】
袁拯忠;
朱陵群;
庞鹤;
单泽松;
王硕仁;
高永红;
牛福玲;
【Author】
YUAN Zheng-zhong1,ZHU Ling-qun2,PANG He2,SHAN Ze-song1,WANG Shuo-ren2,GAO Yong-hong2,NIU Fu-ling2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Wenzhou 325000,China;2.The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Dongzhimeng Hospita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700,China)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温州325000;
北京100700;
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 目的:研究栀子苷、黄芩苷和小檗碱对缺氧/复氧损伤时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4 h复氧12 h损伤模型。用0.128,0.064,0.032μmol.mL-1栀子苷,0.028,0.014,0.007μmol.mL-1黄芩苷和0.024,0.012,0.006μmol.mL-1小檗碱分别作用于损伤的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图象定量分析技术检测核因子-κB(NF-κB)亚单位p65的表达,计算平均吸光度和平均面积,比较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计算核移位百分率和细胞核与细胞浆的透光度比值比较NF-κB核移位的变化。结果:模型组NF-κB蛋白表达和核移位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所有给药组的平均吸光度值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给药组的平均面积均低于模型组(P<0.01)。所有给药组的核移位百分率低于模型组且高于正常组(P<0.01,P<0.01)。所有给药组细胞核与细胞浆的透光度比值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栀子苷、黄芩苷和小檗碱等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能够保护缺氧/复氧损伤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其保护机制之一是抑制NF-κB蛋白表达和核移位。更多还原
【文内图片】
【基金】 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基金(200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303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2008年06期)
-
【分类号】R285.5
-
【被引频次】13
-
【下载频次】326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