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川广元地区志留纪晚期地层曾被划分为金台观组、车家坝组和中间梁组,后被厘定合并为一个组,即车家坝组。通过对岩性组合特征和生物化石群面貌的分析,广元地区晚志留世地层在岩性、生物化石生物群面貌方面具有一致性,赞成将三组归入同一个岩石地层单元——车家坝组,代表近岸、正常浅海(平均浪基面以上)沉积(BA2—BA3)。对比分析表明,该组的牙形刺Ozarkodina crispa应鉴定为Ozarkodina snajdri。这是O.snajdri牙形刺带在中国的首次报道。依据牙形刺化石,车家坝组的时代被修订为中Ludlow世晚期—晚Ludlow世早期。该组上部发现几丁石Sphaerochitina sp.组合,可与O.snajdri牙形刺带和bohemicus tenus-kozlowskii笔石带进行对比。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No.KZCX2-YW-Q05-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06CB806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772007,J09300006,40839910); “Geobiodiversity Database”联合资助;
-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0.03.003
- 专辑:
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地生)
- 专题:
生物学; 地质学
- 分类号:
Q915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