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建立BALB/c乳鼠肠道感染轮状病毒(RV)的动物模型,检测血Th1细胞因子Ⅰγ-干扰素(IFN-γ)和Th17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比较两类细胞因子在不同时间点变化的差异性,进一步探讨RV感染后机体的细胞免疫过程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深入了解RV感染的免疫病理特点,为临床防治RV感染及肠道外损伤寻找新的办法。方法:以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培养猴RV SA-11株,扩增。实验动物选用清洁级BALB/c乳鼠60只,日龄3~5 d,雌雄不拘,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即观察组(RV感染模型组):胃内灌入100μL(1×10-4)TCD50感染性滴度的SA-11株RV;对照组:胃内灌入100μL0.9%氯化钠注射液。接种当天以第0天计,每天观察乳鼠情况,收集大便检测RV抗原。分别在接种后的第3天和第8天留取血清检测IFN-γ和IL-17水平。处死乳鼠,留取肝脏、心脏等光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感染后第3天观察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8天时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第3天观察组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光镜下观察组乳鼠第3天大部分肝细胞肿胀,中、重度空泡变性,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细胞浊肿,心肌间质水肿,心内膜、心肌层淋巴细胞浸润,第8天时个别肝脏细胞稍肿胀,轻度空泡变性,心肌细胞大致正常。对照组肝脏及心脏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乳鼠感染RV早期以IFN-γ表达为主,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肠外脏器损害,但总体上程度轻。而后期IL-17应答占优势,说明IL-17可能在RV的控制上起一定作用,且对肠外脏器的损害有一定修复作用。
-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9.003
- 专辑:
- 专题:
- 分类号:
R725.1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