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人陈启源的《毛诗稽古编》舍弃了朱子之学,转而研习汉唐注疏,其有关"义统全经,词连数什"方面的论说,又类分之为六门的治《诗》的学术态度及方法,为学术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毛诗稽古编》手定底稿本有两种:一种是写定于康熙二十三年的初稿本,一种是写定于康熙二十六年的最后定本。陈启源弟子赵嘉稷先后据初稿本和最后定本分别抄录以成甲子抄本和康熙四十年抄本。至嘉庆二十年,《毛诗稽古编》有了第一个刻本。嘉庆本之后,又有道光九年的广东学海堂刊、咸丰十年补刊的《皇清经解》本。《儒藏精华编》以《皇清经解》本为底本,推出了《毛诗稽古编》的整理本。
- DOI:
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17.03.075
- 专辑:
- 专题:
- 分类号:
G256.2;K248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